印象西班牙 文藝殿堂 世界文化遺產 特色建築 地圖漫遊 旅人足跡 西班牙旅遊攻略


首頁 > 世界文化遺產

安達魯西亞區

Mesquita, the Great Mosque
哥多華大清真寺— 是教堂還是清真寺?傻傻分不清楚
雖然被稱為哥多華大清真寺,但實際上它卻是一座天主教堂。即使看遍全歐洲富麗堂皇的天主教堂,或是回教世界所有的清真寺,看倌保証從未看過哥多華大清真寺這種混合回教、天主教的奇特建築物,與其說它是教堂亦或是清真寺,倒不如說它是座博物館而來的更加貼切。

在西元八世紀到十一世紀初,烏瑪雅德王朝將首都建於哥多華,這個清真寺正是回教王朝在安達魯西亞所遺留下來的最佳文化遺跡。如今我們所見到的具雙重功能的建築,一是清真寺(僅次於麥加的世界第二大清真寺,佔地2萬4千平方公尺),一是表現出回教藝術最佳典範的重要宮殿。這座清真寺的歷史追溯到回教威麥亞王朝的阿布杜勒‧拉赫曼一世(Abd al Rahman I)於西元785至789間下令所建的,計劃在此興建一座超越巴格達的回教清真寺,隨後歷經數次的擴建而成為一座可容納2萬5千人的大型清真寺。由於大型工程耗費多時,期間綜合了多種建築風格,到了10世紀時哈克汗二世(Hakam II)更添加了豪華的裝飾包括壁龕和回教式的中庭建築。

十三世紀時,西班牙面臨基督教復興運動,卡斯提爾的伊莎貝拉女皇和斐迪南國王結婚,夫妻倆人聯手攻打當時的阿拉伯王國,格拉那達,終於,阿拉伯人戰敗,退出伊比利半島,而哥多華重新回到基督徒的手中,那是一個對宗教有潔癖的年代,復興後理所當然的剷除異教徒文化,也包括了這座重要的清真寺,主教請示國王清真寺的命運,國王不曾看過清真寺原來攝人的美貌,大手一揮,下令將清真寺改成大教堂。還好當時負責的建築師建議保留部份清真寺美麗的原貌,修建工作持續兩百年,16世紀時完工,清真寺被改為教堂,成為一棟混合回教、天主教的奇特建築物,持續散發魅力。

【贖罪門Puerta del Perdon】 一座具有摩得哈爾式風格的門,是天主教於西元1377年統治時所興建,據說凡通過此門的信徒,其罪將會被赦免。

【壁龕Mihrab】 位在清真寺南邊的壁龕是摩爾藝術的最精華藝術品,其金碧輝煌的鑲金與巧奪天工的鑲崁藝術,令人嘆為觀止。這裡是昔日回教徒行一日七跪的禱告處。

【維列委西奧薩禮拜堂Capilla de Villaviciosa】 是西元1371年第一座於清真寺內興建的禮拜堂,這裡有造型特殊的多重葉辦的拱形門柱。

【拱門與樑柱Arches and Pillars】 寺中有超過850根的花崗岩、碧玉和大理石的圓拱石柱,這些石柱多半取自西哥德人和羅馬人的建築。眾多的樑柱在昏暗的清真寺內時常造成一種令人視覺上暈眩的感覺,不過也因為處在一絲絲的折射光線下,顯現出一種神秘的氣氛。

【橘子庭園Patio de los Naranjos】 庭園裡因植滿橘子樹而聞名,中庭有一阿蒙斯爾水池,是給信徒禱告前淨身所用。

【主教堂Cathedral】 清真寺中有一部份被破壞來興建教堂,主教堂自西元1523年始建,內部有一個義大利式圓頂,還有一個邱里格拉風格式座位的唱詩班席。整座教堂結合16至17世紀的法蘭德斯、文藝復興和早期巴洛可時期的建築風格。


Roman Gate &Bridge
古羅馬橋
欣賞哥多華的最佳位置莫過於此,尤其是在日落時分,夕陽的餘暉將羅馬古橋映照成燦爛的金橘色之際。位在清真寺南側Rio Guadalquivir河上的古羅馬橋,建於西元1世紀,為羅馬皇帝奧古斯都所建,但現今僅有部分是當時遺留下來的,羅馬橋長230公尺、共有16座橋墩,在橋的中央有座建於1651年的哥多華守護神-聖拉菲爾雕像,許多居民會於此作短暫停留以祈禱或點燃一盞蠟燭。

La Juderia
猶太區
居住在猶太區的人一定都很浪漫吧?初次造訪這裡的遊客心裡一定禁不住如此揣測:以石板小徑、白牆、五彩繽紛的花盆和美麗的中庭為特色,素有「百花巷」 之稱,Callja de las Flores這條百花巷就位在清真寺往北走再右轉的地方。百花巷和背景的清真寺尖塔, 是哥多華風景明信片最常出現的景致。

爬滿了牆面的花盆,爭奇鬥妍的花朵被白牆襯的格外鮮艷,每一條窄小只容兩人擦身而過的巷道,引入的都是一個天井,而這些天井,都各有其特色,但也有一個有趣的共通點:天井之中除了種植色彩鮮艷的花卉及爬藤植物,通常還會種棵水果樹,而水果樹中,又以檸檬樹和橘子樹最常見。

漫步於哥多華猶太區窄窄而複雜的巷道中,每一個曲折都是驚喜,每一個天井都讓人迷醉…… 在Judios路上,有正方形的猶太教堂Sinogoga,建於1314 年,除了托雷多的兩座猶太教堂外,這是西班牙唯一的中世紀猶太教堂。猶太區中重要的廣場是麥莫尼德斯廣場(Plazuela de Maimonides),它是以出生於哥多華的猶太哲學家之名來命名,廣場中立著的雕像就是這位猶太哲學家

格拉那達的阿蘭布拉宮、傑尼洛里非宮庭花園以及阿爾拜辛區(列入時間1984年)
格拉那達(西班牙語:Granada,阿拉伯語:غرناطة‎‎)是西班牙安達盧西亞自治區內格拉那達省的省會,位於內華達山山麓,達若河和赫尼爾河匯合處,海拔738米,冬季時可望見山頂覆蓋著白雪的美景,夏季時也讓此地的溫度低於塞維亞或哥多華兩城。

市內人口約為237,663人,整個市區人口450,439,在西班牙王國排名第13位。大約3.3%的人口沒有西班牙國籍,其中31%來自南美洲。格拉那達的市徽中有一隻石榴,因為西班牙語中,石榴就叫「格拉那達」。

著名的摩爾人皇宮阿蘭布拉宮就在格拉那達。這座融匯著穆斯林、猶太教和基督教風格的著名歷史古迹,使格拉那達市成為西班牙一個文化和旅遊熱點。格拉那達還有一所西班牙聞名遐邇的格拉那達大學。格拉那達是統治時間最久的回教王國,尤其是在摩爾人的統治下達到高峰,在13世紀時西班牙內部的天主教勢力對抗回教王國得到一連串的勝利後,許多來自潰敗的回教王國摩爾難民,紛紛逃到唯一與天主教維持友好關係的格拉那達斯里德王朝(Nasrid),促使格拉那達不論在經濟、藝術、文化都進入一段黃金時期。不過因為巴布狄爾(Boabdil)的父親愛上天主教女子,而造成家族間的權力鬥爭,讓天主教徒有機可趁,再加上西元1474年費南度(Fernando)與伊莎貝爾(Isabel)的聯姻,讓天主教的勢力擴增,終於在西元1492年將回教勢力殲滅,完成了統一西班牙的願望。

現今的格拉那達除了遺留了精采的阿拉伯建築藝術外,還有充滿回教風情的阿爾拜辛區,和沿山而建的白色薩克羅蒙特山丘,很容易就讓你掉入阿拉伯神話的夢境!

阿蘭布拉宮
(阿拉伯語:الحمراء‎,拉丁化:Al Ħamrā';即「紅色城堡」、「紅宮」,中國作家田曉菲在《赭城》一書中將其意譯為「赭城」)是一個位於西班牙南部格拉那達摩爾王朝時期修建的古代清真寺—宮殿—城堡建築群。阿蘭布拉宮位於格拉那達城外西南方的山崗上,最初原址建有要塞稱為Al-Andalus。宮殿為原格拉那達摩爾人國王所建,現在則是一處穆斯林建築、文化博物館。1232年在老城改建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現存規模。宮牆外圍有30米高的石砌城牆。有兩組主要建築群:一組為「石榴院」,另一組為「獅子院」。

該宮城是伊斯蘭教世俗建築與造園技藝完美結合的建築名作,是阿拉伯式宮殿庭院建築的優秀代表,1984年被選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之中。

阿蘭布拉宮,由統治格拉那達的奈斯爾王朝的第一代統治者穆罕穆德一世(?—1273)所建,因穆罕穆德被稱為「紅人之子」,這座宮殿也叫作「紅宮」。位於西班牙安達魯西亞的內華達山腳下;面積:130公頃;建造年代為公元13-14世紀;1829年春天,美國作家華盛頓歐文(1783—1859)來到這裡訪古探幽,沉醉於摩爾人文化的他在這裡流連忘返,住了三個多月,寫出了集隨筆與傳奇於一體的文學巨著《阿蘭布拉宮》。

梅斯亞爾廳Mexuar,是宮裡最古老的部分,是用於蘇丹公務的廳堂,聽政、判決。 科瑪萊斯宮Comares,是蘇丹會見大臣的地方,有時也在此喝茶,抽水煙,談論國事。

香桃木院Patio de los Arrayanes,長36米寬23米,香桃木享有「愛神木」美稱,花的花語是愛情蜜語,安達盧西亞地區多種; 使節廳Salon de Embajadores,是宮裡最大最豪華的廳堂。蘇丹在這裡接見外賓,牆上複雜的花紋取材於貝殼,花和星星等大自然中的要素為題材。伊斯蘭有規矩不能用人和動物圖案作裝飾。阿拉伯的銘文描繪的是伊斯蘭教的七層天。古蘭經有幾處經文談到「七層天」真主在兩日內創造了七層天。

獅子庭院Patio de los Leones,長28米寬16米,周圍一圈都是柱子,總共有124根。中間是12頭石獅子馱起的水池。池子向四方向引出四條小渠,代表四條河名為水河、乳河、酒河、蜜河。古蘭經中講樂園有一百等級,每兩等之間的距離,如霄壤之遙。極樂園最為高級,樂園四河由此湧出,上面是真主的寶座。阿拉伯的庭院中經常會建這樣的十字形的水渠。

兩姐妹廳Sala de las Dos Hermanas,頂部形如鐘乳石的裝飾是宮裡最精美的部分; 阿本莎拉赫廳Sala de los Abencerrajes,名自貴族家庭,圖案的靈感來自畢達哥拉斯定理,即直角三角形斜邊平方等於兩直角邊平方之和,曾經是宮內最血腥的地方,國王聽信讒言在此殺死36位武士和宮廷里的親戚。 國王廳Sala del Rey,曾經舉辦宴會的地方,天花板上描繪有王朝歷代的十位國王像,畫是畫在皮革上的。天花板雕的像個山洞,伊斯蘭教傳說聖人默罕默德就是住在山洞裡。

傑尼洛里非宮庭花園
傑尼洛里非宮庭花園(西班牙語:Palacio de Generalife,阿拉伯語:Jannat al-'Arif‎ - 建築師花園)是格拉那達蘇丹的夏宮。 傑尼洛里非宮庭花園修建於格拉那達蘇丹穆罕默德三世的統治時期(1302至1309年)。

傑尼洛里非宮庭花園包括水渠庭院(Patio de la Acequia),有長長的水池,兩側有花壇,噴泉,柱廊,涼亭框架,以及蘇丹花園(Jardín de la Sultana)。被認為是維護最好的安達盧斯式中世紀花園。傑尼洛里非宮庭花園與阿爾罕布拉宮原本用橫跨峽谷的走道聯繫在一起。傑尼洛里非宮庭花園是保存下來最古老的摩爾花園之一。今天的花園,始建於1931年,在1951年完成。

阿爾拜辛(Albayzín)
是格拉那達的一個區,保留了狹窄而蜿蜒的中世紀摩爾街道。1984年與著名的阿蘭布拉宮一同列為世界遺產。

阿爾拜辛位於面對阿蘭布拉宮的小山上,不少旅客到阿爾拜辛,主要是從聖尼古拉教堂的角度,來觀賞阿蘭布拉宮。來到阿爾拜辛區,一下子就強烈感受到回教文化的氣氛!阿爾拜辛區面對著阿爾汗布拉宮沿山壁而建,回教式的建築、中庭、門飾、阿拉伯的茶室、清真寺、公共浴池等,都讓人有種迷失在阿拉伯的世界裡的錯覺!首先穿越新聞廣場(Plaza de Nueva)的盡頭,便可銜接這條Carrera del Darro小街道進入阿爾拜辛區,先別著急,因為這裡是拍攝達拉河谷(Rio Darro)的最佳地點! 同時也不能錯過充滿摩洛哥風情的回教街(Caldereria Nueva),整條街道盡是摩爾式的茶館與販賣回教風格的飾品店,各式各樣的摩爾式茶館以阿拉伯風格的室內裝飾為噱頭和點著中東特殊風味的香柱,而裡面則打著阿拉伯茶和甜點的招牌!此外,街上的藝品店有來自摩洛哥的手工牛皮燈罩、阿拉伯傳統服飾等具有異國風味的紀念品,喜歡購物的朋友一定要在此把握機會,因為錯過這裡很難在買到這麼具有回教風情的東西。

入夜之後,不妨去欣賞一場洞穴佛朗明哥舞,舞者的裙甩與強有力的踏步炫目眼前,澎湃激昂的吉他聲迴盪耳邊,分不清是汗水或眼淚,搞不懂是歡喜或哀悲。之後再夜遊阿爾拜辛區,欣賞阿蘭布拉宮令人迷醉的夜景,在格拉那達入眠是奢侈的!

塞維亞大教堂與希拉達塔 (列入時間1987年)
塞維亞位於西班牙西南部。座落在瓜達及維河(Guadalquivir)旁,此河自北而南貫穿了本市,自塞維亞航行順流而下在Sanlucar de Barrameda附近出口流入大西洋。過去,塞維亞港是西班牙及美洲大陸間重要的貿易中心;直到今日,它仍是伊比利半島上最活躍的河港之一。

塔提蘇人(Tartessians)是西班牙的創立者。西元711-1248年,摩你人長期的占領伊比利半島,並在安達魯西亞和塞維亞留下足跡。1492年,塞維亞在發現新大陸事件中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17世紀為塞維亞在藝術上的黃金時代,許多有名的藝術家都出現在當時,也留下不少精典作品。有名的西班牙故事唐璜(Don Juan)就是起源於此。現在塞維亞人口約有70萬人左右,是該省的人口總數的一半。

塞維亞除了曾是回教帝國的首都外,更是安達魯西亞傳統文化的典範,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蕩婦「卡門」也是以此地為舞台背景,加上有名的佛拉明哥舞台劇Flamenco)和令眾人瘋狂的鬥牛,是一個熱情又活力四射的城市。如今的塞維亞為安達魯西亞的代表城市,加上當地的復活節週(Semana Santa)及4月園遊會(Feria de Abril)慶祝活動是歐洲兩個最瘋狂的嘉年華,鬥牛士、佛朗明哥舞者及少女們都擠在街上盡情狂歡。

當然,有魅力的城市,必定有一些吸引人的景點,塞維亞也不例外。該市的歷史中心在瓜達及維河左側。因為過去曾有圍牆保護,現在還保有部分殘墟。著名的聖克魯斯(Santa Cruz)、聖羅倫佐(San Lorenzo)及聖巴多羅梅(San Bartolome)都在此區中。瓜達及維河右側為阿拉巴(Arrabal)市郊,此兩區是該市觀光客最愛造訪的地方。大教堂(Cathedral)、黃金塔(Torre del Oro)和阿卡薩城堡(Alcázar)不可不去;還有一些博物館及藝術中心也都是很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