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西班牙 文藝殿堂 世界文化遺產 特色建築 地圖漫遊 旅人足跡 西班牙旅遊攻略


首頁 > 文藝殿堂

西班牙文藝殿堂

喚阿門,呼阿拉
西班牙迴異於歐洲文化的部份在於多了伊斯蘭的風情,在西班牙可以同時見到伊斯蘭與基督教文化。西元711年阿拉伯人入侵西班牙,開始了長達8個世紀的統治。伊斯蘭文化滲透進基督教的傳統形式中,產生兩種新的派別:摩薩拉貝派,在臣服阿拉伯君主為前提下被允許堅持基督教信仰的基督教少數派。穆德哈爾派,居住在基督教國王統治區的伊斯蘭教少數派。

基督教徒紛紛沿著朝聖之路前往聖地牙哥,使沿途出現許多羅馬式建築,包括弗羅米斯達的聖馬丁教堂,聖地牙哥的大教堂等。而伊斯蘭藝術在10世紀哈里發統治時代最為鼎盛,科爾多瓦的清真寺以及附近的Medina Azahara王宮是伊斯蘭藝術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前往西班牙旅遊,體會伊斯蘭與基督教不同文化在建築藝術上的呈現,也是一個值得觀察的重點喔!

西班牙的文藝大師
西班牙的文化和藝術史充分展現了西班牙民族非凡的創造力,西班牙擁有的世界文化遺產數量是全球數一數二,其孕育出的藝術大師許多都在世界藝術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像是文藝復興時代的大師的艾爾葛雷柯(El Greco ,1541-1614)委拉斯蓋茲(D. de Silva Velasquez, 1599-1666),以及後期的哥雅(Fransisco de Goya,1746~1828),尊稱為西班牙三大畫家;對許多人更耳熟能詳的畢卡索(Pablo Ruiz Picasso,1881-1973)米羅(Joan Miró,1893-1983)達利((Salvador Dali, 1904 -1989)則被稱為西班牙現代三大畫家。

 
El Greco ,1541-1614
艾爾 葛雷柯
有趣的是,艾爾 葛雷柯是其綽號,而非本名。葛雷柯出生於希臘的克里特島。很少人叫他的本名。因為他在西班牙被稱為外來的畫家或是「希臘人」,El Greco,意即「希臘人」之意。這個綽號,後來一直被當做他的名字,沿用不絕。葛雷柯在西班牙托雷多度過其大半人生,而西班牙的繪畫史可以說是有了葛雷柯之後,才開始了它的繪畫時代。El Greco可以稱為神聖而瘋狂的宗教畫家,也是西班牙近代繪畫的開拓者。

葛雷柯的大部分創作都在托雷多,就連普拉多美術館珍藏為數眾多且重要的作品裡,也是來自托雷多城市的教堂、宮殿、修道院。他的畫風主要特色為: 刻意將人物拉長,以表達靈魂昇向上帝。人物的手通常都很細緻、修長,大部分的時候中指和無名指併在一起。

哪裡去看艾爾 葛雷柯的作品:
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 < 牧羊人的讚頌>
托雷多大教堂(Cathedral Primada):<脫衣的基督>
托雷多聖多美教堂(Iglesia de Santo Tome):<奧爾加斯伯爵之葬禮>
托雷多塔維拉醫院(Hospital de Tavera) :<聖家族> <基督的洗禮>
 
D. de Silva Velasquez, 1599-1666
委拉斯蓋茲
他出生於西班牙塞維亞,一生平穩,幼年受過良好的教育,很早就表現出繪畫才能,最早在當時塞維亞最有名的畫家赫列拉門下學習了一年。後來跟隨巴契科學習了5年,在巴契科這裡,維拉斯奎茲學習了構圖和透視,熟悉了塞維亞的文學和藝術圈子,最後和巴契科的女兒結了婚。委拉斯蓋茲在24歲時,即受到國王腓力四世的讚賞,給他500金幣的安家費,將全家接到馬德里,開始在宮廷供職直到去世。維拉斯蓋茲為國王畫了許多肖像,但流傳下來的不多。在普拉多博物館中還存有兩幅國王的肖像。他從沒有創立過畫派,他去世後西班牙王國很快就沒落了,直到200年後人們重新發現他的偉大。他創作了兩幅最著名的作品《侍女圖 La Meninas》和《紡紗女Las Hilanderas》,《紡紗女》的構圖和光色明暗的對比曾影響了印象派的畫家克勞德·莫內等人,侍女圖裡對光線細膩的描寫使這幅畫也成為後來之體派大師畢卡索的臨摹對象和靈感來源。

哪裡去看委拉斯蓋茲的作品:
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
馬德里皇家聖費南多美術學院
 
Fransisco de Goya,1746~1828
法蘭西斯柯 哥雅
畫風奇異多變,從早期巴洛克式畫風到後期類似表現主義的作品,他一生總在改變,雖然他從沒有建立自己的門派,但對後世的現實主義畫派、浪漫主義畫派和印象派都有很大的影響,被稱為西班牙最偉大的畫家,具有承前啟後的地位。
出生於西班牙東北部阿拉貢自治區的首府薩拉戈薩附近的小村,父親是農民,家境貧寒,沒有受過正規的教育,14歲時一位教士發現了他繪畫才能,鼓勵他父親將他送往薩拉戈薩,隨何塞·魯贊·伊·馬爾蒂尼斯學畫4年,1763年到馬德里投靠同鄉宮廷畫師弗朗西斯哥·巴耶烏,兩次投考聖費南多皇家美術學院,都沒有被錄取。

由於其畫作《基督受難圖》被聘為聖費南多皇家美術院成員,1785年成為副院長,1789年國王任命他為宮廷畫師,在此期間他畫了許多宮廷成員及貴族的畫像,明顯受委拉斯蓋茲畫風的影響,當時西班牙是一個宗教法規嚴厲的國家,禁止描繪裸體,他的代表作《裸體的馬哈》(馬哈是西班牙語「姑娘」的意思),引發當時社會輿論對強烈不滿,他又另繪製了一幅表情、姿態一模一樣的《著衣的馬哈》,而拒絕在原畫上修改。

1792年因耳聾辭去美術院職務,當獨立戰爭發生時(西班牙對抗拿破崙),他選擇留在馬德里,用他那黑色的顏料,以幻想的主題將住家的整面牆畫滿。內心煎熬的他,將這種敏感且狂暴的情感描繪在畫中,極度暴力、血腥、黑暗的風格,讓人們稱呼他此時期的作品為【黑畫】。 他的畫作《農神吞噬其子》簡直是一幅噩夢,描繪的是羅馬神話中農神為了防止自己的子女推翻自己的統治,將孩子一個個吃掉的故事,但描繪的農神薩坦類似魔鬼,活靈活現地在吞噬一個成人。
他的許多作品收藏在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館。

哪裡去看哥雅的作品:
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
馬德里皇家聖費南多美術學院
馬德里皇家聖凡西斯可教堂
 
Pablo Ruiz Picasso,1881-1973
畢卡索
畢卡索是西班牙畫家、雕塑家和版畫家,他的作品變化多端,涵蓋住絕大多數二十世紀藝術家發展的樣式。

畢卡索的父親是一位素描教師,他從小就非常早熟。1900 年首度走訪巴黎時,就展露出卓越的素描天分。從 1901 年到 1904 年是他的藍色時期,這是從當時他的畫作的主要色彩而得名,他用內斂的象徵手法專注表現窮人生活動人哀感的地方。 1904 年,畢卡索遷居到巴黎,步入玫瑰時期。這時期他的作品是前期風格的延伸,但色調較暖和,含意較深奧難解,此時他最偏好的題材之一是馬戲團的團員。他並領略出塞尚的形式架構以及非洲藝術、古伊比利藝術嚴峻的純樸感,因而以《亞威農的姑娘》﹝Les Demoiselles d'Avignon﹞ 突破束縛,進入原型立體派階段。

1930 年代畢卡索開始運用多種風格作畫,強調曲線或雕刻質感,並且受到貢薩列斯激勵,嘗試製作金屬雕塑。他的版畫和書籍插畫作品也不在少數。1937 年,畢卡索在西班牙內戰啟示下完成他聲譽最隆的畫作《格爾尼卡》﹝Guernica﹞,大肆攻擊人類殘愚昧的行徑。畢卡索創作生涯到了後期雖然創作力力不減,但是成就已不如前期。在二十世紀的藝術史中,沒有一位藝術家對當代人類的影響能夠超越過他。


哪裡去看畢卡索的作品:
馬德里蘇菲雅王妃藝術中心
馬德里提森. 波尼米薩美術館( Museo de Thyssen-Bornemisza)
巴塞隆納畢卡索美術館 (www.museupicasso.bcn.cat)
 
Joan Miró,1893-1983
米羅
米羅出生於西班牙巴塞隆納。父親是一名金匠和珠寶商。從小時候,米羅就對於大自然的風景非常熱愛,對於自己成長的地方更是如此。畫畫對於安靜及敏感的他來說,似乎是一種習以為常的工作。他的父親對於天文很有興趣,而此興趣多少也影響到米羅。有著對藝術敏銳的小米羅自然會對環境有著強烈的感覺。

14 歲時,米羅進入巴塞隆納的 St. Luke 藝術學院。這些似夢幻般的畫作,像《荷蘭室內景一號》﹝Dutch Interior I﹞,通常都蘊藏著異想天開、反覆無常及幽默的趣味。再加上扭曲的動物、變形的有機物體、和特別的幾何構造,使他的作品更顯得特別。他的畫通常是架構於平面的底層加上明亮的色彩,尤其是藍、紅、黃、綠、黑這幾種顏色,無形狀的阿米巴圖﹝Amorphous Amoebic﹞成形於銳利的線條、點及花色,完全以不協調的架構成圖。1950 年代米羅同時也投入蝕刻和平面印刷的工作了許多年,同時也畫了許多水彩、粉蠟筆畫、及在銅板及纖維板上作畫。

米羅的畫風,總是有一種天真、無邪、貪玩的風格。他以有限的記號要素做畫,達到現代畫自由表現的境地,其作品幻想雖然神秘,表現卻是明晰,畫面充滿了隱喻、幽默與輕快,表現孩童般的純樸天真,並且富有詩意。他主張繪畫所表現的神秘,必須以具體的自然形象作基礎。米羅是一名超現實主義的畫家,他企圖要摧毀理性和邏輯的主宰,把無意識和非邏輯心靈的衝力從中解放出來,並且探測不可見領域和視覺世界的奧祕。


哪裡去看米羅的作品:
馬德里蘇菲雅王妃藝術中心
巴塞隆納米羅基金會 (www.bcn.fjmiro.es)
巴塞隆納米羅公園
 
Salvador Dali, 1904 -1989
達利
達利是一位具有非凡才能和想像力的藝術家,他的作品將怪異夢境般的形象與卓越的繪圖技術和受文藝復興大師影響的繪畫技巧令人驚奇地混合在一起。他有一種對做出出格的事物而引起他人注意的狂熱愛好,並影響至他的公眾藝術形象,使他的藝術愛好者與評論家異常苦惱。

達利,六歲就能畫出成熟的風景畫,七歲想成為拿破崙,十歲就以印象派畫家自居,十五歲就定期撰寫藝術評論討論文藝復興時代的米開蘭基羅和達文西,十七歲學野獸派、十九歲學立體派風格,而在二十五歲之前就早早地樹立自己那種曠世絕無的特殊畫風。

達利生於西班牙東北部卡塔崙亞(Catalunya)地區的費格拉斯, 十七歲才到馬德里,二十二歲才到巴黎。世界性的達利,在成長的過程中其實是很本土的,他除二次大戰為逃離納粹迫害而流亡美國,住了八年(1940-48),一生大多在故鄉過。自羅馬時代以來,卡塔崙亞便是一個本土意識極強的地方,他終於成就最普世性的藝術,並且成為最國際化的人物。

自1920年以來,達利畫中最典型和最有個性的特色,就是畫中的雙義形象:畫面上的景物,同時可能又是另外一件東西。例如,一匹馬,可能也是一個女人的身體或是一串葡萄; 一朵花,也是一張臉;一塊岩石,也是一輛摩托車;"一座伏爾泰的胸像但也可能是兩個老婦人; 一座維納斯雕像,也是一位著名鬥牛士的臉等等。乍然一看,物象就是物象,但它們可經由視覺的幻覺而形成另一種東西。所以,現實就是超現實,視覺景象歸根結底仍是出視覺作用產生的。

費格拉斯是藝術怪傑達利的出生地,達利戲劇博物館原址是當地一所古老的劇院,達利全程參與設計與規劃,展示達利一系列超現實的畫作,並藉由許多獨具巧思的裝置藝術、引導觀者無拘無束地進入他奇幻的異想世界,一個詭譎的異次元空間。這座收集有達利個人作品的超現實主義殿堂,建築物本身就令人莞 爾不已,外牆上緣置放的巨型雞蛋裝飾,詭異得讓人迫不及待想要一賭大師的作品,館內收藏有如充滿夢境般的作品及令人驚艷稱絕的劇場設計:軟化的時鐘、紅唇沙發…,都將帶給您不同的震撼。旅遊西班牙,不應該錯過這個藝術愛好者心目中第一名的博物館,以免留下過寶山而不入的遺憾。


哪裡去看達利的作品:
馬德里蘇菲雅王妃藝術中心
費格拉斯達利戲劇博物館
 
Don Quijote de la Mancha
與聖經齊名的文學鉅作—唐吉軻德
唐吉軻德》,或譯《吉軻德大人》(Don Quijote de la Mancha,原標題的原意為《來自拉曼查的騎士吉軻德大人》),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於1605年和1615年分兩部分岀版的反騎士小說。《唐吉訶德》不僅是西班牙最偉大的作家塞萬提斯畢生代表作,也是歐洲長篇小說發展史上一 座不容忽視的里程碑,更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精品。在西方世界中,《唐吉訶德》甚至也是除了《聖經》之外,譯本和研究著作最多的兩、三部作品之一。故事背景是個早沒有騎士的年代,主角唐吉軻德幻想自己是個騎士,因而作出種種匪夷所思的行徑,最終從夢幻中甦醒過來。

評論家多稱《唐吉軻德》是西方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現代小說,也是世界文學的瑰寶之一。這部書原本是打算對當時流行的騎士傳奇小說進行反諷。然而弔詭的是,由於後來騎士小說漸漸銷聲匿跡,自文壇消失,於是當初塞萬提斯諷刺騎士小說的此一初衷漸漸被後世讀者所淡忘;反倒是後來由於美國百老匯歌舞劇《夢幻騎士》(Man of La Mancha)的成功改編,重新塑造了唐吉軻德「逐夢者」這一新形象,強化他對自己夢想的勇往直前的描寫與刻畫,以及加入由於他的讚美與堅持,無形中改變了女主角村姑達辛妮亞(Dulcinea)對自己的自信心,甚至整個命運之橋段。於是,原本「唐吉軻德」由諷刺沈迷騎士小說,嘲諷那些不自量力、脫離現實、自以為是一代大俠的這一類型人物,其象徵符號意義不知不覺漸漸轉化,如今已多被用來指那些勇敢堅持自己的理想,敢於挑戰社會不合理現象、不顧眾人嘲笑仍堅持一己信念之人物。

人物介紹

唐·吉軻德(Don Quixote(Quijote))
本書的主人翁。本名為:阿隆索·吉哈納(Alonso Quijano)(須注意的是:Don是西班牙貴族的尊稱,相當於英文的「Sir」、「Lord」或「Mr.」,所以唐·吉軻德應作吉軻德「爵士」、「閣下」、「大人」或「先生」才是,不過由於他是位騎士,而騎士常被稱之為爵士相當,所以原本標題的意思可能是要說的是一位「吉軻德爵士」的故事機會比較大。)。他是一位鄉下的老窮鄉紳,因沉迷於中古騎士小說,顯得相當瘋狂,他立志成為奉行騎士精神的實踐家而出發旅行去,為正義打抱不平。他說服附近的農夫桑丘跟他一同前往。

桑丘·潘薩(Sancho Panza)
「Panza」是「挺著肚子」的意思。桑丘原本是近所的一名農夫,鄉村貴族唐·吉軻德由於沉迷騎士遊俠小說,說服農夫桑丘跟他一起上路。桑丘代表的是一名性情平和、正直勇敢的人。農夫桑丘願意擔任他的侍從,陪他「征戰四方」。

杜爾西內亞·台爾·托波索(Dulcinea del Toboso)
一名附近農村養豬的村姑、唐·吉軻德把她看成了華貴聖潔的「達辛妮亞」(Dulcinea)。

公爵夫妻
本名不詳。僅在後面的劇情登場。

學士
本名參孫.加拉斯果(Sansón Carrasco),唐·吉軻德的好友,僅在後面的劇情登場。他先後變裝成「鏡子騎士」和「白月騎士」,試圖透過騎士道的決鬥打敗唐吉軻德,打醒他的遊俠騎士夢。

作者介紹


米格爾·德·賽凡提斯·薩維德拉
(西班牙語: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1547年-1616年)塞萬提斯(1547-1616)是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的偉大作家,他的一生經歷,是典型的西班牙人的冒險生涯。他生于16世紀的西班牙,那是個激動人心的時代。信奉伊斯蘭教的摩爾人被逐回北非,西班牙從地域到宗教都得到統一。在西班牙王室的資助下,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海洋冒險促進了殖民主義的興盛,對美洲的掠奪刺激了國內工商業的發展,一些城市裡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開始萌芽,西班牙擁有一千多艘船航行在世界各地,成為稱霸歐洲的強大封建帝國。但是西班牙的強盛極為短暫,專制君主腓力普二世對外發動多次失敗的戰爭,既耗盡了國庫的資產,也使西班牙喪失了海上霸主的地位。

在國內,封建貴族及僧侶還保持著特權,各種苛損雜稅繁多,使得貧富分配不均的現象更為突出,階級矛盾日益激化。盡管專制王與天主教會勾結在一起,利用宗教裁判所鎮壓一切進步思想與人民的反抗,但人文主義思想仍然得到傳播,湧現出一批優秀的作家。
塞萬提斯出生于一個貧困之家,父親是一個跑江湖的外科醫生。因為生活艱難,塞萬提斯和他的七兄弟姊妹跟隨父親到處東奔西跑,直到1566年才定居馬德里。顛沛流離的童年生活,使他僅受過中學教育。

23歲時他到了意大利,當了紅衣主教胡利奧的家臣。一年後不肯安於現狀的性格又驅使他參加了西班牙駐意大利的軍隊,準備對抗來犯的土耳其人。他參加了著名的勒班多大海戰,這次戰爭中,西班牙為首的聯合艦隊的二十四艘戰艦重創了土耳其人的艦隊。帶病堅守崗位的塞萬提斯在激烈的戰斗中負了三處傷,以至被截去了左手,在八年後撰寫的一項官方報告中這樣寫道:

……在這場海戰中,賽萬提斯發著高燒,狀態很差,連長和戰友告訴他:你的情況很糟糕,應該好好躺在帆船的房間里。賽凡提斯指責到:你們說什麼呢,我沒有盡到我應盡的義務,與其當怕死鬼,倒寧願為了上帝和國王而戰死……他就這樣與戰友們一起,像連長所命令的那樣,在這場戰鬥中和土耳其人搏鬥著。戰鬥結束後,胡安將軍知曉了他在的英勇表現,給了他額外的四個金幣……在這場戰役中,他的胸部手部兩處受傷,他的左手從此殘廢了。

此後即有“勒班多的獨臂人”之稱。經過了四年出生入死的軍旅生涯后,他帶著基督教聯軍統帥胡安與西西里總督給西班牙國王的推薦信踏上返國的歸途。

不幸的是途中遭遇了土耳其海盜船,他被擄到阿爾及利亞。由於這兩封推薦信的關系,土耳其人把他當成重要人物,准備勒索巨額贖金。做了奴隸的塞萬提斯組織了一次又一次的逃跑,卻均以失敗告終,但他的勇氣與膽識卻得到俘虜們的信任愛戴,就連奴役他們的土耳其人也為他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折服。1580年親友們終於籌資把他贖回,這時他已經34歲了。

以一個英雄的身份回國的塞萬提斯,並沒有得到腓力普國王的重視,終日為生活奔忙。他一面著書一面在政府里當小職員,曾做過軍需官、稅吏,接觸過農村生活,也曾被派到美洲公出。他不止一次被捕下獄,原因是不能繳上該收的稅款,也有的卻是遭受無妄之災。就連他那不朽的《唐吉訶德》也有一部分是在監獄里構思和寫作的。1616年他在貧病交加中去世。

塞萬提斯十分愛好文學,在生活窘迫的時候,賣文是他養活妻兒老小的唯一途徑。他用文學語言給一個又一個商人、一種又一種商品做廣告。他寫過連他自己也記不清數目的抒情詩、諷刺詩,但大多沒有引起多大反響。他亦曾應劇院邀請寫過三四十個劇本,但上映後並未取得預期的成功。1585年他出版了田園牧歌體小說《伽拉泰亞》(第一部),雖然作者自己很滿意,但也未引起文壇的注意。塞萬提斯50多歲才開始了《堂吉訶德》的寫作。

  1605年《堂吉訶德》第一部出版,立即風行全國,一年這內竟再版了六次。這部小說雖然未能使塞提斯擺脫貧困,卻為他贏得了不朽的榮譽。書中對時弊的諷刺與無情嘲笑遭到封建貴族和天主教會的不滿及憎恨。1614年有人出版了一部偽造的續篇,站在教會與貴族的立場上,肆意歪曲、醜化小說主人公的形象,並對塞萬提斯本人進行了惡毒的誹謗和評擊。塞萬提斯為了抵制偽書的惡劣影響,撰寫了《唐吉訶德》第二部,於1615年推出。除此之外,他還在1613年出版了包括十三篇優秀短篇小說的《懲惡揚善故事集》,其中有曲折的愛情故事,有社會風俗的描寫,也有一些哲學議論。書中描寫了封建社會的罪惡以及西班牙下層民眾生活的貧困,肯定人性與個性自由,對社會的不公正發出了憤怒的抗議。這些充滿了人文主義思想的現實主義短篇在西班牙文藝復興文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唐吉訶德之路

《唐吉軻德》這本書出現過的許多場景被西班牙旅遊觀光局陸續規劃成一系列「唐吉軻德之路」(Ruta de Don Quijote),主要以卡斯堤亞-拉曼查(Castilla-La Mancha)一帶景點為主,幾條不同路線互相交叉,書迷在平原丘陵間重溫書中的片段,就彷彿見到唐吉軻德與桑丘活靈活現在眼前進行著精采冒險。其中最令人稱道的,莫過於唐吉軻德與白色巨人大戰的風車村場景——坎波.德.克利普塔納(Campo de Criptana)。